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是指向符合规定条件的住房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给予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或者货币补贴。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的保障性住房。
实物配租,是指将公共租赁住房出租给符合规定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和个人,并按规定标准收取租金。
货币补贴,是指向未享受实物配租并符合规定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和个人发放住房租金补助。
申请条件:
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家庭成员(或至少有1人)具有本市户口,且在本市、县城区范围内工作或居住满1年或1年以上;
(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或者等于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倍。
(三)在本市、县城区无自有住房或家庭人均自有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0平方米(含20平方米);
(四)申请人持有车辆价值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以资格审核年度车辆价值为准;工商注册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无企业厂房和办公用房,无商铺、仓储等自有用房。
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家庭成员(或至少有1人)具有本市户口,且在本市、县城区范围内工作或居住满1年或1年以上;
(二)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
(三)在本市、县城区范围内无自有住房或家庭人均自有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含15平方米)。
(四) 无车辆,无商铺、仓储、办公等自有用房。
材料提交:
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以下材料:
1.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
2.申请人及共同申请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婚姻证明材料;
3.申请人及共同申请家庭成员收入情况证明;
4.当地房产主管部门确认申请人及共同申请家庭成员没有住房,或者住房面积低于当地人民政府保障标准的证明材料;
5.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残疾证、优抚证等证明)。
一、申请在乡镇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内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为本单位或本辖区员工;
(二)在就业区范围内无自有住房或家庭人均自有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0平方米(含20平方米)。
二、新就业无房职工、大中专毕业生等住房困难家庭和个人在5年内不受收入限制;满5年后按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条件审核。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家庭无收入限制。
三、在本市、县城区范围内工作的全国、省部级劳模、全国英模、荣获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等住房困难家庭不受收入限制。
四、符合保障条件的新就业单身职工,因工作、结婚等原因需要分户居住的,可不受父母住房情况限制,可单独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实际居住地社区受理初审,申请家庭户主向户口所在地或居住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取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批表填写,并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一、对拒不配合调查,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真实或者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初审、复审或者审核部门应当退回其申请,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如有异议,可以自收到书面告知之日起20日内,向原初审、复审和审核部门申请复核。原初审、复审或者审核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二、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其受保障资格,自下列行为发生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一)不按规定参加抽签选房或选房后放弃的;
(二)分配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与出租人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
(三)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入住手续的;
(四)签订租赁合同后放弃租房的。
获得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格的住房困难家庭,在未获得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前,对轮候家庭可以发放货币补贴。货币补贴保障面积标准为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原则上户均货币补贴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分A类、B类、C类三档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发放对象条件:
一、市本级保障范围户籍的低保、特困人员属于A类群体;
二、市本级保障范围户籍的低收入家庭属于B类群体;
三、已在市场租赁房屋的应届大中专新就业群体、外来务工等新市民,保障家庭中没有商铺登记、没有机动车辆登记(不含三轮车、摩托车),属于C类群体。
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时实行轮候分配制度,按照顺序采取抽签、摇号或其他公平、公正的办法确定承租人。同等条件下,按申请时间给予实物配租;在轮候期内(轮候期为5年),住房保障部门每年将会对承租人进行申请条件复核。
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限3-5年,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执行期间可以提前退租,承租人应当按照租赁合同约定事项使用公共租赁住房。
因就业、子女就学等特殊原因需要调换公共租赁住房的,经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同意,承租人之间可以互换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并报县(市、区)住房保障部门备案。
实物配租保障对象应当在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内届满前3个月内向户籍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单位提出复核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货币补贴保障对象应当在每年9月底前向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所在单位提出复核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保障对象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申请复核或者经复核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其保障资格终止。
实物配租保障对象应当在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内届满前3个月内向户籍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单位提出复核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货币补贴保障对象应当在每年9月底前向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所在单位提出复核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保障对象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申请复核或者经复核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其保障资格终止。
县(市、区)住房保障部门作出取消保障资格的决定后,应当在5日内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当事人对取消保障资格决定有异议的,可按照有关规定在10日内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等有关部门申诉;当事人无异议的,应当在收到通知后30日内退回所承租住房。
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执行期间可以提前退房。应当向县(市、区)住房保障部门或者公共租赁住房社会投资单位提出退出申请,解除《租赁合同》,办理退出相关手续。